纪录片《江豚归来》 主办方供图
纪录片《江豚归来》研讨会召开 主办方供图
(资料图)
中新网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高凯)从对“江豚正在归来”的生动记录到对“江豚何以归来”的时代作答,纪录片《江豚归来》以多条叙事脉络及维度,生动展现人类与大自然的相处之道,展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方案。
日前,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江西省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新视点中心、中国纪录片网、南昌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纪录片《江豚归来》研讨会在京举行。
作为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2年第四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纪录片《江豚归来》以多条叙事脉络及维度,生动展现人类与大自然的相处之道、和谐之美、美美共生。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主创人员和专家学者等,围绕本片的多重价值、内容创作,以及创新探索等议题展开讨论。
研讨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刘颖肯定了《江豚归来》的匠心品质和主题价值。江西省广播电视局一级巡视员白文松介绍,本片的幕后创作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团队在一年时间里走访了长江5省8个城市、拍摄素材超4000G。他表示,《江豚归来》已于去年12月在美国天下卫视等海外平台播出,向世界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南昌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南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良生以凝练的“思想价值”、丰厚的“学术价值”和独到的“影像价值”为题,深入阐述本片的价值追求,表示未来将继续扎根本地,力争产出更多精品力作。
作为参与创作的科学家代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讲述了自己参与创作的一些动人细节。在他看来,《江豚归来》不仅具有较高的纪实影像价值、科学资料价值和科普传播价值,更饱含人文情感价值,具有鲜明的国际传播价值。他表示,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我们国家像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特有的物种方面的努力,了解更多的中国保护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认为,本片不仅选题价值高,而且时代立意深,全景式展现了江豚保护从专业性到全民性的转变过程,同时还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在充满戏剧性的叙事过程中呈现出较强的观赏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乘虎认为,本片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重要成果的一部生动作品,同时,本片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影像读本。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看来,《江豚归来》还有较大的长尾价值和开发空间,后续可从科普视角、经济视角、国际视角、教育视角乃至文创视角等方面,进一步挖掘释放本片的价值潜力。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王宇认为,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当下,《江豚归来》可贴合Z世代的特点,进行短视频、互动游戏等多元产品开发,把科学教育做到青少年心中去。
“《江豚归来》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优秀作品”,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认为,本片具有强烈的揭秘性,很多内容既是历史首次展示,也是以往鲜为人知的;同时,注重彰显人的主体性,全片至始至终都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进行表现。另外,本片还具有深刻的启迪性,表达了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又留给了观众足够的空间。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范卫平当日表示,纪录片《江豚归来》通过对江豚归来这一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引发人们对其背后自然保护的思考,与此同时,通过弘扬科学精神,探索科学智慧,使人们在观看这部纪录片当中感受到科技创新和教育的力量。
他指出,《江豚归来》从对“江豚正在归来”的生动记录到对“江豚何以归来”的时代作答,以观照时代的全景视角、珍贵丰富的影像记录、多元动人的纪实叙事,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力量”。(完)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