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 >

“数字反哺”让老年人一起“5G冲浪”

时间 2022-11-08 15:39: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轻人教老年人过上新生活

“数字反哺”让老年人一起来“5G冲浪”

“我知道有一家奶茶店真的绝绝子”“今天跟集美也是在逃公主的一天”……这些对话来自住在养老院中的一对闺蜜。


(相关资料图)

最近,25岁的河南许昌小伙儿樊金林因拍摄自己创办的“网红养老院”的日常生活火出圈了。在他的镜头里,不仅有“老闺蜜”的爆笑对话,也有老爷爷戴着墨镜“打碟”,还有老人玩起了时下流行的“羊了个羊”小游戏改造的扑克牌。有网友笑称,“爷爷奶奶们都在‘5G冲浪’啦!”

如今,习惯了在互联网上“冲浪”的老年人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操心父母养老的同时,也在尝试让老年人更深度地融入数字时代,“数字反哺”现象变得更加普遍。一些像樊金林一样的年轻创业者,试图在养老行业中发掘新的关注点。

年轻人教老年人过上新生活

“这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樊金林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视频中的很多对话源自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我们把他们当同龄人一样交流,听到我们经常说的词后他们会记住,还能将‘绝绝子’‘emo’等网络词汇和热梗用得恰到好处”。

今年2月,这家“网红养老院”开始试营业。在这里,老年人不仅可以免费入住,还能在电竞室、电影院、小酒馆等休闲场地里享受到年轻人喜欢的新鲜事物。樊金林发现,只要耐心解释,老年人慢慢地总能跟上流行节拍。

“就像拍视频一样,老年人一开始会因为‘要上电视了’开心,后来知道自己拍的视频受到欢迎也会抢着拍,想让更多亲戚朋友看到自己。”在日常拍摄中,视频内容框架由樊金林设定,具体的内容由老人们自由发挥。“没想到每一次拍摄,爷爷奶奶们都会给我们惊喜。”

樊金林笑称,有时候还有老人因自己没出镜而吃醋,要求他补拍几个镜头。“很多人的子女也跟我们反映说,老人的精神状态好了,甚至与孙子孙女都有共同话题,还有不少子女催更要看父母的镜头。”

5年前,樊金林的父亲正在运营“福寿园”养老院。那时,在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读书的樊金林虽然在那里实习,但他一直觉得不是自己心中养老院的样子,“老人在这里的娱乐就是抬头看天花板、晒太阳,最多也就是每半个月看一次戏。”

为什么养老院的氛围、装修不可以活泼、阳光一些呢?建一所理想中的养老院成了他的目标。2020年下半年,由他独立设计、装修、改造的新养老院“福瑞园”开业了,装修风格现代简约,整体运营团队更加年轻化。

彼时,短视频平台发展正盛,在父亲的鼓励下,樊金林重拾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开始拍摄养老院日常生活,“没想到获得了1000多个赞”。随后,他又拍摄了一期“老闺蜜”打闹的日常,反响更好了。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几次拍摄试水得到网友喜爱,我觉得拍视频可以坚持下去,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养老院已经发展得很好了,也可以让年轻人设想未来和闺蜜的快乐生活。”

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银巢养老服务中心,也有一群不一样的老年人。2017年,1996年出生的浙江女孩李靖慧和同学一起成立了这个服务中心,“想为老年群体做点事情”。自那时起,她每天都能在很多微信群里,收到“祝您平安”的表情包,她发布的朋友圈下面,时常会有“早点回家”“好好吃饭”的留言。

许多老人也经常分享自己的最新动态,一条朋友圈得到很多人的关注,他们还会开心地截图发在群里向其他人“炫耀”。

这些老人大多是该中心开设的老年大学班上的学生。从拥有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在网络上分享生活,到进行一场网上购物,都是银巢老年大学开设的智能手机课程内容。这两年,与短视频平台、修图软件和唱歌软件相关的课程,成了这所老年大学里受欢迎的课程。

为老人上课的大多是青年志愿者。不过,李靖慧观察到,年龄的差距反而是种优势,相比中年志愿者,老人们好像更愿意接受年轻人,“他们互相更加包容”。她发现,老人和年轻人在一起会更开心,“感觉自己也年轻了”。

“老年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其视而不见。”李靖慧说,希望通过老年大学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探索他们的“黄金20年”。

满足“新老人”的新消费需求,有巨大的市场

今年,广州“银龄学堂”的学员路阿姨专门为志愿者发来一封感谢信。在参加“银龄学堂”前,她是一名在微信上一言不发的“沉默girl”,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学习和跟练,路阿姨使用智能机越来越熟练,还成为微信群、朋友圈里的“话痨老师”。

据了解,“银龄学堂”上线“老年人手机课”公益课程小程序,通过系列化场景短片,为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提供可持续的社会帮扶,还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多地打造线下培训试点课程,发放《银龄互联网宝典》纸质书籍。

在微信视频号上,“北京大妈有话说”走在北京景点中介绍各种“冷知识”,“乌云奶奶”“时尚奶奶”“老顽童爷爷”等还做起了直播,带领老年用户培养反诈意识。“银龄学堂”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产品改造适老、公益活动助老、营造社会环境护老三个层次,为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提供可持续的社会帮扶,助力提高老年人数字生活品质,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适老化研究》报告发现,很多老年人内心深处渴望被认可、被接纳,他们有较强的学习、适应网络和智能化服务的动力。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倡各界共同努力,打破老年人刻板负面的数字形象,尊重老年人的话语权和主体性,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重返公共生活。

随着我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工作的逐步开展,不少老年人过上了年轻人般的生活,不仅是用上智能手机、网络购物、出行打车、拍照美图,他们在享受着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期待更加深度融入数字生活。

前段时间,湖南长沙的58岁黄大妈自信地站上了《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一段脱口秀表演“炸了场”。短视频平台上,73岁的退休物理学教授“科学姥姥”火了,不少人“追更”她的趣味物理实验……

“不仅录视频上传抖音交作业,还会跟老师连麦,比我都熟悉抖音操作。”澳盈资本创始合伙人肖毅向记者描述了他母亲退休后的数字生活:每天看朗诵教学老师的直播,跟老师连麦模仿学习,有时候还会给老师刷礼物,购买老师带的货。最近老人家被朋友介绍去录制喜马拉雅有声书小说,还学会了视频剪辑,并搭配合适的音乐。

“既丰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又锻炼了自己的记忆力,提高了精气神,还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在肖毅看来,围绕老年人当下的生活喜好,兴趣主播和兴趣电商等背后的产业链都值得深入探索挖掘,“旅游外出等毕竟不是日常活动,尤其在后疫情时代,针对老年人兴趣爱好的线上教学、直播带货等,不仅可以带动消费,还能带动一部分人的就业”。

“我们往往把相对年轻、健朗的老年人称为‘活力老人’或‘新老人’。”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马旗戟表示,“活力老人”更愿意进行社会交往和参与社会事务,他们依旧喜欢旅游、交往、外出吃饭,喜欢各种文体活动。不同于“传统老人”,已经和即将退休的60后“新老人”,科技素养、技术水平和收入消费能力都大幅提升。

马旗戟表示,“在医疗管理、健康养生、休闲娱乐、兴趣爱好等方面,满足‘新老人’和‘活力老人’的这些新消费需求,无论是提供老年技能教育、老年就业岗位,还是围绕着老人参与经济生活相关的设施设备、一系列公共服务等,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孟佩佩 见习记者 龚阿媛)

标签: 数字生活 趣味物理实验 视频上传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